中國人有話相由心生,我說「性由心生」就更能充份描繪人類心與生的兩個狀態及其密切關連。中國古人於語文運用上可謂造極登峰,不乏優雅俊美卻又能繪形弄色,對於文字的創造更跟西方世界迴然有別。從華夏文化孕育出來的漢字,以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及假借構成了六書,這個嚴謹的語文系統,其匠心獨運與精妙之處,絕非今天我們一般人應用得到的那麼少。
單看「性」這個字,人類暫時能夠追溯到的是從篆文開始,就甲骨文和金文,到現時還未有關於這個字的任何發現。「性」的字體組成分為「心」和「生」兩部份。生,既是聲旁也是形旁,表示天然萌發;「生」常在古文中被假借為「性」,表示內心萌發與生俱來的本能。性,在篆文中是由心之欲求和生之萌發組合而成,造字本義為人類的基本慾望,如食和色等。隸書將篆文的 「心」寫成豎心旁。由此可見,「性」的本義絕對並非今天現代人一般認為的生理需要和構造,而是從心底出發的一種本能意念。
以一個較為現代的性別角度去解說這個「性」字,其實亦可拆解為心理性(別)和生理性(別)兩部份,心理性別可理解為性別認同及社會性別,而生理性別就是身體結構和生理需要等。既然性隨心生,又或是心理加上生理,我們也能理解一個「真」異性戀者根本就不能夠被改變其性傾向,一個「真」接納自己性別的人,是不能夠接受被迫去改變性別;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夠理解,有些人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,有些人就是跨性別呢?
我們從「性由心生」解構了性別認同和性傾向兩個重要的概念,而「相由心生」也在教導我們另一個相關卻並不等同的性別表達向度。現代社會建構的性/別枷鎖,與及權力階級結構,已經深深蒙蔽了人類本有的純真與愛,解放並不是放任,而是重拾本我,歸回合一。
象形字典有關性字的演化:
http://www.vividict.com/WordInfo.aspx?id=1312
作者: Joanne Leung
以上內容原刊登於 https://www.openroom.com.hk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