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無性別洗手間又突然之間成了全城熱話,事緣康文署最近應平機會建議,答應會改裝「暢通易達洗手間」(殘疾人士廁所)成為「中性廁所」,方便家庭及跨性別人士使用。報導一出之後,不同人有不同反應。有些人覺得多此一舉,沒有太大意思。有部份跨性別人士覺得這樣做會標籤TA們,使用了更會容易讓一般市民知道TA們的身份。這點筆者認為問題不大,想使用的跨性別人士自己決定就好,況且TA們也不會是中性廁所的唯一使用者。而殘疾人士團體復康聯盟更憂慮會增加濫用的情況,換標誌只是「畫蛇添足」。
筆者認為,以現時香港殘疾人士設施不足的情況下,TA們的憂慮實在應當被正視。在台灣,殘疾人士比較多被稱為障礙者。這個稱呼突顯了TA們的身體狀況並非必定是一種殘疾,而TA們所遇到的障礙,很多時都是社會在沒有考慮到這部份人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問題。社會有非常多的聽障、視障、或其他肢體障礙者,但好多時候我們還是會忽略了TA們的存在,或者認為為這麼一小撮人而耗費額外資源是種浪費。但我們必須要明白社會是個共同體,任何人都應該要被尊重及得到公平的對待,沒有人應該因為TA的身體狀況或身份認同而被社會排拒於外。
事實上,跨性別人士在香港的醫療體制下,仍被視為「性別認同障礙」精神病患者。但國際大多地區,已陸續將性別不協調的狀況從精神病學名冊中剔除,象徵着TA們所謂的性別認同障礙,事實上是因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所造成的,而不是他們本身患上精神障礙疾病。
身心障礙者花了幾十年時間去爭取權益,社會還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。跨性別運動在港僅僅不到十年時間,要社會更加理解TA們的處境及需要,真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,就連平機會的專家,在這個星期評論中性廁所的訪問中,也以為香港僅得三幾百個跨性別人士,而不是比較現實的三萬多位,相信我們的性別平權運動,真的還要加把勁!而跨性別人士及身心障礙者,更應多加合作,在眾多的議題上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發聲,相信若政府及私人機構都願意推廣及增設多些性別/家庭/障礙者友善設施,所有人都會得益。
相關報導:
殘疾團體反對殘廁變「中性廁」 康文署:擬增建 無意殘廁改建
http://news.mingpao.com/pns/dailynews/web_tc/article/20160803/s00002/1470161791321
作者: Joanne Leung
以上內容原刊登於 https://www.openroom.com.hk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