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al Link 原文連結:
https://www.mingpaocanada.com/tor/htm/News/20150115/HK-gfj1_er_r.htm
https://life.mingpao.com/general/article?issue=20150115&nodeid=1508470280965
人物X概念.跨性別人士梁詠恩:改變源於站出來
【明報專訊】身體軀殼中存在另一個隱藏的自己,會有什麼感受?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人無法認同自己原生性別,往往希望成為異性。現代人可以透過性別重置手術(變性手術)改變性別,但變性一定帶來正面影響嗎?已接受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(Joanne)無懼社會目光,大方分享個人經歷,從中也反映出跨性別族群承受的社會壓力。
◆變性之前……
跨性別(transgender)是指一個人不認同自己的原生性別,部分人會以易服、變性來表現,亦有部分跨性別人士不會作出以上行為。Joanne指出,一個人需要自我認同為跨性別才會被列入此族群,例如有些較男性化的女生(俗稱tomboy或TB)不覺得自己是跨性別人士,她們只是喜歡這類型的打扮,又或覺得「跨性別」一詞帶有負面意味。
受社會規範困擾 萌變性念頭
Joanne過去曾經作為男人生活,亦交過女朋友,她一度以為能隱藏對自己性別的不認同感,如「正常人」一般生活,但事與願違。「覺得自己fit in不了,社會有太多規範和性別角色定型(gender role stereotype),例如大家會認為男人不應該流淚,但我看電影時會哭;而女人太陽剛的話也會被批判……跨性別人士在社會上易被歧視,被貼上負面標籤。」
因為社會規範帶來的困擾,Joanne開始有變性的念頭,她坦言初時覺得做手術是冒險,曾經希望透過投入一段新感情關係來令自己忘記「想當女人」的念頭,但不太奏效。她當時也跟女友透露過自己對性別的不認同感,惟對方不能夠接受,覺得男人不可太女性化,令Joanne覺得女友只是喜歡「他」的外表而非內心,加上當時她在事業上遇到挫折,處於幾近一無所有的狀態,於是把心一橫決定「冒險」。
◆變性經歷……
香港目前主要由律敦治醫院的外科醫生協助跨性別人士做變性手術。有意變性的人須先接受心理及精神評估,經過真實生活體驗等步驟,才可正式接受手術,整個過程最少兩至四年,找私人醫生評估則可縮短排期時間。Joanne說,20多年前本港曾經有一群有心的外科醫生組織起來幫助跨性別人士,但因為老一輩的醫生逐一退休,沒有新人接手,加上資源不足,組織在2005年解散。當時正正是Joanne開始進入評估階段的時期,組織解散後她沒有其他支援,想找過來人分享經驗也困難,2008年更患上抑鬱症,經過一年治療,2009年才正式接受手術。
Joanne說男變女的變性手術較容易,最主要是下半身的手術,但單是這部分就需要7小時的手術時間。手術後Joanne只留院12天,她說有些人過於緊張,反而令傷口難以癒合,她建議手術後放鬆心情,多出去走走,會復元得更快。
求助無門 決心幫助同路人
求助無門的那段時期,令Joanne決心在手術後留在圈子中幫助其他人,2008年她成立了「跨性別資源中心」(TGR),於2009年正式開始運作。需要一直服用荷爾蒙是很多人對變性手術卻步的原因,但Joanne一年前已停止服食,現時身體狀况不錯,她笑言自己身為TGR主席,希望以自身經歷打破一些迷思,「我想讓大家知道其實有很多選擇,不是一定要服食荷爾蒙」。
◆變性之後……
Joanne接受變性手術後,心態變得更正面,「以前面對社會感到很困擾,沒有空間去正面思考,手術後變得更積極去面對問題」。她說很多跨性別人士會傾向負面思考,「手術前我去問過來人經歷,對方勸我不要動手術,原因是變性後同樣會面對尷尬情况,如去看病時醫生通常會問上一次經期的日子,如坦白相告可能會被對方歧視。但我反而多想一步,如果醫生歧視我的話,我可以走啊,相反如果他沒有歧視我,就可以多一個朋友呢!」Joanne笑言自己想法天真,但變性後的經歷令她感到世界還是有美好的一面,「遇過很多醫生非但沒有歧視,反而跟我聊了很多事情」。
面對教會 盼愛與包容共存
Joanne是基督徒,而教會的普遍態度是反對同性戀和跨性別行為,她如何在信仰和個人身分之間取得平衡?「我曾經換過3間教會,頭兩間都比較保守,不接受性小眾人士。後來轉到支持平權的基恩之家,情况比較理想。」Joanne指部分教會人士以《聖經》反對同性戀或跨性別為理據來反對他們,但她認為這只是他們對《聖經》的個人演繹,坦言明白神職人員的難處,也體諒教會的處境,「我不會憎恨他們,反而祈禱他們會改變,當然他們也會祈禱希望神會改變我們……其實在這些事情上沒有輸贏,以愛與包容去共存才是應該做的事」。
雖然有不少正面經歷,但Joanne不會盲目鼓勵跨性別人士接受手術,強調最大的考量應該是「如何活得更快樂」。「有些人覺得變性後會更快樂,那就去做,但也有個案是變性後也不快樂。」她估計目前香港有近2萬名跨性別人士,她可以面對面接觸的有百多名,網上可接觸的則有千多名。她形容現時跨性別人士圈子還是瀰漫着「灰暗」的氣氛,「很多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傾向,但如果太介意別人的看法,不會開心」,她又笑言很少人可以像她一樣在公眾場所談及這些話題。也正因為如此,TGR的職員至今也只有數人,大部分工作都是Joanne獨力完成,加上缺乏資金,機構仍未有辦公室。
如何更快樂是變性最大考量
TGR時常舉辦活動,參加者不局限跨性別人士,反而會邀請各個界別人士參與,擴闊社交圈子,但很多參加活動的跨性別人士都不願打開心扉真誠與人交往。「聚會中不少參加者只會交流去哪裏買假髮和化妝品,連自己的真名都不願透露;有些新朋友第一次來很緊張,坐在一旁不說話,我會請老朋友幫忙照顧,但他們往往也不太願意幫忙;有些人則會投訴我們的活動『不好玩』,期望一些派對式聚會,可以穿女裝、化妝等,但我辦的活動比較嚴肅,例如講座。」
Joanne也曾獲邀前往學校主辦講座,跟大專和中學生分享自身經歷,提供一個中肯的平台讓大家認識跨性別概念。她說不想代表其他人,所以主要分享自己的個人故事。每次講座後,Joanne都會翻看學生的問卷,通常有約60%至70%人表示支持;20%至30%保持中立,但不會排斥;1%至2%表示反感,覺得跨性別人士對社會有壞影響。Joanne認為這也反映了社會大眾的看法,雖然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支持,但當問到應否立法保障跨性別人士的權益、應否訂立歧視法等問題時,大眾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,因這些可能會具體損害他們的權益和言論自由,例如訂立歧視法後是否等同不能談論這些話題?
◆從人權角度 爭取權益
談到跨性別人士希望爭取的權益,Joanne說TGR以人權角度出發,希望爭取對跨性別人士的社會支援(如輔導)、醫療協助,以及成立《歧視法》。她又舉例,英國有《性別承認法》(Gender Recognition Act),跨性別人士若符合此法例訂明的條件,便可改變性別(gender)。Joanne認為這樣對解決跨性別人士情緒困擾有很大幫助,她又建議可以在某些情况選擇不透露性別,「例如申請電訊服務時,性別資料其實並非必需,但現時情况是需要填寫先生/小姐/女士的選項」。在其他生活細節上,小小的改變也可為性小眾人士帶來方便,例如設立無性別洗手間,提供男女廁之外的選項。
盼更多跨性別人士站出來
跨性別資源中心是本港目前唯一專門為跨性別人士服務的機構。與其他社會議題一樣,Joanne認為一切改變源於有人願意站出來,「雖然這不是理所當然,但我希望未來有更多跨性別人士站出來,為自己發聲」。她常常到外地進行公眾教育工作,2014年曾兩次前往聯合國,也經常到內地。她說雖然內地在政治各方面可能較封閉,但對跨性別人士打壓不多,族群也有婚姻自由,只是法例規定電影中不可有同性戀相關內容。
◆跨性別資源中心﹕
■相關概念
性別認同(gender identity)
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心理上對自己性別作出的認同,或會在行為和衣著對性別作出定義。
跨性別(transgender)
跨性別包含多個次分類,比如變性者(transsexual)、變裝者(cross-dresser)、扮裝者(transvestite)等,通常不包含戀異性裝癖者(transvestic fetishist),因為在大部分情况下戀異性裝癖者並不屬性別議題(gender issue)。
文﹕鄭寶欣
圖﹕鄭寶欣、受訪者提供